《误认帝师》 第02章 请陛下诛杀妖人! 在线阅读
王承恩和方正化都是脸色不悦。
这个怪人之言,完全称得上是大逆不道。
只要崇祯一声令下,他们会当场拿下徐浪。
徐浪知道,这些未来发生的事情,对于当前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压低了声音,用事实说话:
“十一月,安塞高迎祥,起兵造反,自称‘闯王’。”
“十二月二十四日,固原边兵因欠饷,合会当地农民一起造反。”
“崇祯二年,土司安邦彦、奢崇明祸乱加剧。”
“十月,建奴绕道蒙古,攻入大安口,劫掠京畿。”
“此后,农民起义和建奴入侵,交替上演,成了大明王朝的催命符!京畿周边,更加是被建奴多次入关烧杀掳掠。”
“崇祯七年七月,建奴攻入宣府。”
“……”
“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五月,建奴打败李自成进入北京称制。至此,明朝灭亡……”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大明怎么可能亡在他的手里!
徐浪的话语,仿佛一道道惊雷,炸响在崇祯的头顶。
尤其是听到,十几年后,他会自缢在煤山上,整个人情不自禁倒退了两大步。
差点一屁股跌坐地下。
“北方有蒙古诸部阻挡,建奴怎么可能进得来?不可能!不可能的事情!”
关宁锦防线坚不可破,朝臣们也曾讨论过建奴绕道蒙古的可能。
但是朝臣们最终得出的结论都是:不可能!
蒙古诸部又不是羔羊,还能任由建奴屠宰,踩着他们的尸体碾过来不成?
然而,从徐浪的嘴里,却说出了截然不同的景象和结果。
王承恩和方正化此时都是浑身颤栗,瑟瑟发抖。
他们可不像崇祯那么天真,知道现今大明的危机,远比朝臣们奏报的要严重得多,徐浪说的事情,不是不可能发生。
“师父给你透露的是天机。现在的蒙古诸部,在建奴的面前,也就是一些待宰的牛羊,你还能指望他们阻挡建奴?”
看到崇祯不相信,徐浪不客气的呵斥。
“过两天赶紧滚回南方去!否则,你的小命要交代在这里了!”
崇祯大受震撼。
“知……知道了。”
但是,基于对蒙古诸部战斗力以及对大明天朝上国的自信。
崇祯觉得,徐浪所说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发生。
缓了缓。
崇祯把话题引到了他心心念念的一个事情上面。
他指着土豆,问道:
“这个仙粮的产量,果真能够达到二十石?”
对于崇祯的大惊小怪,徐浪不以为意。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在没亲眼验证之前,是很难相信世上竟然存在如此高产的粮食的。
“跟我来吧。正好给你拿点种子。”
徐浪起身,把崇祯带向庄园的地下仓库。
“……”
当徐浪打开仓库门的那一瞬间,崇祯,王承恩和方正化全都惊掉了下巴。
只见,巨大的库房里,无边无际,仿佛峻岭一般,全都堆满了黄橙橙的土豆!
堆积起来的土豆山,几乎顶到了房顶!
徐浪淡淡道:
“这是我一百亩地的收成。”
也就是徐浪雇佣的村民技术有点粗糙,否则,他的收成还能够再好一点呢。
崇祯怀着震撼的心情,默默的计算着。
随即,他得到了一个令他震惊的结果。
这个仓库堆积的土豆,绝对大大超过了2000石!
也就是说,实际上,土豆的亩产,远超20石!
得到这个结果,崇祯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
如此高产的仙粮,如果推广开来,百姓哪里还会饿肚子?
百姓丰衣足食,大明的天下就可以太平。
亡国?那不可能的事情!
就在此时。
徐浪将一篓子的土豆和几块蜂窝煤,放到了崇祯的面前:
“这些你拿回去武昌府种植吧。”
“如果能够推广开来,能让很多百姓免于饿死,也算是你的一件功德。”
同时,徐浪将土豆的种植技术,简单的给崇祯说了一遍。
崇祯万万没想到。
自己心心念念想要得到的东西,竟然如此轻易的就拿到了手。
毫无疑问,这得益于他“徒弟”这个身份。
这让崇祯有点不好意思了。
“谢谢……师父!”
有点难为情,但是崇祯最终还是道了谢,并喊出了那两个字。
为了天下百姓!
就凭徐浪毫无保留的,送给他火炉、蜂窝煤和土豆,并且传授他种植技术,就当得起这声“师父”。
这是活命无数的大功德啊。
徐浪摆摆手:
“听师父一句劝,赶快收拾东西,赶快返回武昌府。天下安定下来之前,不要到处乱跑!否则小命不保!”
据徐浪所知,武昌一带并没有经历大规模的动乱,即使是以后建奴入关,武昌也没有经历过屠城,属于是相对安全的地带。
“谢谢师父提点!”
“那……徒弟就先回去了。”
崇祯情不自禁,向徐浪作了一揖。
这也是为了天下百姓。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这个“师父”就叫的更加顺口了。
崇祯其实还想向“便宜师父”问仙药,但是又觉得时机不合适,只好作罢。
反正有徒弟这层身份,以后也不是不可以再来,对不?
但是崇祯真的不敢再多停留了。
他又不是那个“小希子”。
要是呆久了,露出马脚,那麻烦就大了。
“嗯,保重自己吧。”
徐浪也不挽留。
毕竟,他不是原来的徐浪。
也怕和徒弟呆久了露馅。
“如果方便的话,到了武昌府,给师父捎个信报个平安。”
“谢谢师父关心。”
崇祯莫名的有点感动。
这个师父,那是真的关心他。
否则,不会这么在意他。
嗯……
崇祯突然发觉,自己好像入戏太深了。
连忙让方正化和王承恩提了东西,郑重告辞退出。
离开了西峪村。
崇祯的脸立即沉了下来:
“刚才听到的,谁要是对外泄露半个字,我诛了他的九族!”
他堂堂大明皇帝,称一个小民为师父,丢面子还是小事。
建奴入关,大明亡国,他崇祯自缢,这些石破天惊的事情,要是传播出去,绝对会天下大乱。
王承恩和方正化连忙跪下,向崇祯磕头:
“皇爷,我刚才什么也没听到!”
“我什么都没听到!”
作为皇帝的身边人,这点觉悟都没有,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
崇祯满意的点头。
快速登上了马车。
立即风风火火的,返回了皇宫。
回到东暖阁。
“大伴,把各地民变的奏章和卷宗,全部给朕拿过来!”
崇祯立即给王承恩下了一道指令。
别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但是那个“仙师”预言的事情,他一定要搞清楚。
到底有无可能成真?
或是有些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只是他这个皇帝疏忽了没有注意到?
……
这么多!
片刻之后,看着王承恩搬过来的,一堆小山般的奏章和卷宗,崇祯惊住了。
其实他很清楚,自从天启七年他登基以来,各地民变一直此起彼伏。
只是当所有的文档堆在一起,放在他的眼前,还是给了他极大的震动。
崇祯挥挥手,让王承恩先出去。
王承恩欲言又止。
皇爷感情是被那个劳什子仙师刺激到了呀。
本想提醒一下皇爷,不要被忽悠了。
但是知道崇祯不是一个听劝的人。
话到嘴边又咽下。
默默退了出去。
崇祯开始翻看卷宗。
崇祯估计,以前很有可能出现过一个叫“闯王高迎祥”的反贼,投降过朝廷。
然后那个“仙师”,知道大明反贼的尿性,很有可能会降而复反。
借此信口雌黄,招摇撞骗。
如果能够证实这一点,崇祯一定会砍了他的脑袋。
想到那个仙师预言大明会亡在他的手里,而他自己会自缢煤山。
崇祯就一肚子火。
纵使有献出仙粮之功,朕也一定要砍了他!
然而,越是翻看,崇祯越是心惊。
小半个时辰之后。
崇祯的额头上,渗出了豆大的冷汗。
他翻遍了所有的奏章和卷宗,竟然都没有找到那个叫做“闯王高迎祥”的名字!
这岂不是说。
那个“仙师”预言的,确实是现在没有任何征兆!
未来很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这一下,崇祯无法淡定了。
但是,想到那个“仙师”预言大明会在短短十几年后亡在他的手里,而且他还将自缢而亡,崇祯本能的排斥徐浪的种种预言。
不!
绝对不可能!
大明的国祚已经延续了近三百年,怎么可能那么快亡国?
一定是那个神棍在危言耸听!
崇祯决定暂时置之不理。
随后,崇祯连夜召来了将作监的监事。
让监事看看,有无仿制煤炉和蜂窝煤的可能。
监事看了半晌,回道:
“禀陛下,仿制煤炉很容易,但是……这个蜂窝煤显然是掺了东西进去的。”
“至于掺了什么东西,配比是多少,那就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搞得清楚的了。”
要破解别人的配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多少老字号,就是靠着一个独家秘方,延续百年,甚至是千年。
闻言,崇祯不禁有点失望。
要想制出这种好用的煤球,看来还是要通过那个怪人才行。
不过煤炉显然是个好东西,而且容易仿制,可以率先推广。
……
第二天早朝结束,崇祯把内阁辅臣,工部尚书刘廷元,户部尚书孙居相,留了下来。
崇祯看向王承恩。
王承恩识趣的,将从徐浪那里获得的小煤炉和一把土豆,成了上来。
“诸位爱卿,可曾识得此二物?”
崇祯热切的看向一众肱骨重臣。
工部尚书刘廷元打量着煤炉:
“这应该是烧煤之物,看着确实比灶台方便。然陛下身系江山社稷,宜多审视国家大事,不宜关注此等微末之技。”
隔着老远就能闻到一股子煤气,即使没见过,也看得出来是烧煤的器具啊。
堂堂工部尚书,探讨这玩意儿,简直掉身价。
内阁辅臣、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钱龙锡附议:
“此等淫巧器具,自有百姓与时俱进,新旧罔替,陛下在金銮殿上,谈论此等微末之事,有失体统!”
在场的不是内阁辅臣,就是六部首脑,要谈也是谈方针大政,诗书文章,怎可屈尊纡贵,去谈论一个烧煤的物件?
这时又有户部尚书孙居相出列,指着那些黄澄澄的物件道:
“此乃土豆,陛下何故有此一问?”
这些重臣们有的一脸迷惑,有的态度冷漠。
显然都对崇祯拿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来问他们,而感到不爽。
崇祯奇道:
“你等既然知道如此高产仙粮,为何不奏报朝廷,推广开来?”
孙居相反驳:
“此等外来之物,偶尔尝鲜还行,怎称得上是仙粮?”
工部尚书刘廷元亦道:
“土豆,大约万历年间传入大明,确实是个稀罕物儿,然而如何当得起陛下的谬赞?”
崇祯整个感觉都不好了。
感情大臣们早就知道了土豆,就他这个皇帝不知道啊。
但是你们既然知道仙粮,为何无一人奏报?
“那么,你们知道土豆亩产多少吗?”
“……”
面对崇祯的提问,一众股肱重臣都是答不上来。
不是!陛下你不按套路提问啊!
土豆这玩意儿,最多种几颗在菜园子里,尝个鲜,谁会按亩去种啊?
见状,崇祯气不打一处来:
“你们简直是尸位素餐!”
“土豆亩产可以超过二十石!此等仙粮,要是推广开来,我大明将再无饿死之百姓!”
“尔等既然早知道土豆,竟然无一人研究过土豆的亩产!尔等心中,可曾有过苍生百姓!”
这些人本来不齿谈论土豆。
但是皇帝竟然对他们发飙。
那就必须要怼回去了。
工部尚书刘廷元:
“臣督建水利,劝课农桑,为苍生百姓,可谓殚精竭虑!陛下之斥责,恕臣不敢受!”
户部尚书孙居相:
“我大明子民,数千年来,吃的是五谷杂粮,怎可拿外来之物当主粮?”
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首辅周道登皱眉:
“推广西洋之物,有违祖宗之法!”
辅臣钱龙锡:
“粮食亩产三石,就已经称得上是高产。这世上哪里会有亩产二十石的粮食?定然是有人妖言蛊惑陛下!”
“恳请陛下诛杀进言之妖人!!!”
“……”
这一瞬间,崇祯差点怀疑自己的判断力。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西峪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能够吃上晚饭,如果不是看到“仙师”的库房里堆积如山的收成。
崇祯一定会以为,自己是被妖言蛊惑了。
他气得一拍座椅,站了起来:
“你们……你们简直是一派胡言,胡搅蛮缠!”
钱龙锡出列:
“我等所言,都是有理有据,是华夏传承了几千年的根本!”
“陛下如果听信妖言,一意孤行,老臣只好告老了!”
群臣纷纷出言辩驳。
半个时辰下来……
崇祯开始的时候有多期待,散会的时候就有多失望!
煤炉,土豆,这两样崇祯以为是利国利民的神器,直接被一众肱骨重臣驳斥的一无是处,祸乱纲常。
“曹化淳,你去给我查查天寿山西峪村的那个仙师,到底是什么底细。查查村民们种植的土豆,到底亩产多少?”
回到东暖阁,崇祯召来了东厂提督曹化淳。
给他下达了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