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扬声阅读网 > 巧媳当家 > [完本]巧媳当家推荐:第六章生得好不如嫁得好

[完本]巧媳当家推荐:第六章生得好不如嫁得好

时间:2021-06-06 06:21:24作者:小玲珑

完本小说《巧媳当家》看点十足,在剧情方面小玲珑创作的不错,很有心意,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点,人物描述方面细致到位,小说第六章生得好不如嫁得好内容是:听了秋菊的话,唐外婆不高兴地撂下脸儿来,李大婶的面子也有些挂不住,一时嗔怪道:“你这孩子,不待见......

巧媳当家

推荐指数:10分

《巧媳当家》在线阅读

《巧媳当家》 第六章 生得好不如嫁得好 在线阅读

听了秋菊的话,唐外婆不高兴地撂下脸儿来,李大婶的面子也有些挂不住,一时嗔怪道:“你这孩子,不待见春兰,也犯不着连秋果也迁怒了?”

“娘,我的铺子与田庄即便缺人手,也不可能为了亲戚的情面,把不得用的人也塞进去。省城开销大,同样赚钱也不容易。表姐一家过去,只怕连吃饭的钱都赚不出来。她都嫁人了,怎么还想着靠娘家亲戚供她吃住?”

秋菊并不打算就此退让,房里的气氛有些僵持不下。

秋果与小蓉是小辈,又事关姐姐投奔自己的缘故,一时不好开口说话。

李大婶原想着给外甥女一家随便安排个活儿,对女儿来说是一件不起眼儿的小事,没想到秋菊却偏偏不肯,而且秋果的活儿也受了影响。

一时觉得外甥女与外甥比起来,还是后者更重要些,也就没了继续帮忙说项的心情。唐外婆的想法与李大婶差不多,苦于没有台阶下,只好僵着脸不说话。

一直默不作声的唐二婶这时却柔声打起了圆场:“要说春兰现在的情形与小蓉差不多,都需要在家带孩子。如果在镇上都过不了,省城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孙大牛与秋果不一样,秋果认字,孙大牛到省城也是出劳力,赚不了多少钱。”

“二嫂说得也在理,秋果在省城铺子里作事,小蓉还不是在家里带孩子?小蓉这里还有娘与二嫂帮衬着。春兰没婆婆只能自己带。要说赚钱,也只能孙大牛一个人赚钱,春兰去了也做不了什么。”

想到这一层,李大婶也觉得春兰不该去省城,唐外婆也跟着点了点头。

接下来又说起年后搬家的事,唐外婆关心地问起村里田地与镇上房产的处理,李大婶说了李大叔打算把自家的三亩地交给侄子一家耕种,秋菊的八亩良亩租给石家的事。唐外婆听了也无甚话说。

听说秋菊要把镇上的宅子与铺子都卖掉,唐外婆吃惊地问道:“你们不打算回来了?”

“二女婿考上进士,以后还会离开省城,哪还能每年回镇上?铁柱以后也会像她二姐夫一样,自然不会回镇上住了。”李大婶解释道。

女儿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唐外婆自然也替李大婶感到欣慰,但自己却不能跟着去,一时心情跌宕起伏,竟又没了言语。

唐二婶问起唐大舅的差使,铁柱开口说道:“这次回来我会求岳父帮忙,看看衙门里有没有空缺适合大舅干的差使。”

“全哥儿过年也十岁了,也能出来做事了,你让亲家帮着一道问问。”唐外婆瞅了一眼立于唐二婶身旁的唐小全。

说了好一会儿的话,李大婶带着儿女起身告辞。唐外婆想留女儿吃顿饭,听说铁柱还要去岳家和大伯家送节礼,就没强留,说好过年时再聚。

从唐家串门回来,刘可妍就张罗着要跟着铁柱一起回娘家。铁柱瞧瞧她的精神头儿尚好,也就同意了。

对于拜见岳家的节礼,除了烤羊外,刘可妍还从省城带回来一袋稻米和一筐干菜,秋菊又让弟弟拿了一整头已经宰杀好的冻猪肉。

小两口欢欢喜喜地坐上马车,让人赶着一板车东西,去了刘府。

快过年了,刘夫人日日掐着指头算,终于把女儿盼回来了,一脸笑容的接出来。管事刘忠带着人把节礼抬进厨房后,就跑去书房传话。

刘夫人拉着女儿在堂屋陪女婿说放,刘主簿带着儿子刘宏匆匆赶到。

刘宏跟姐姐一道从省城里回来,到了镇上就先打马回府了。当时铁柱与秋菊忙着安置,也顾不上他。今日再见,铁柱当着岳家的面,表示了歉意。

刘主簿不以为意,笑眯眯地说道:“宏儿回来时说了他在省城的情形,觉得在书院读书挺好,我与你岳母商量过了,年后他跟你们一起回去。至于明年八月的秋闱,让他下场试试也无妨,纵然考不出好成绩,也能多几分见识。”

铁柱提及姐姐打算托刘府帮忙,要卖镇上宅子与铺子的事,刘夫人微微一怔。刘可妍连忙说了公公婆婆年后搬去省城的事。

刘夫人详细询问了亲家搬去省城后的安排,听说李大叔与李大婶并不住在儿子家,而是住进秋菊在南城置办的别院里,帮忙照应女儿的田庄。

从儿子刘宏的口中,刘夫人已经知道了秋菊送给弟弟四十亩良田的事,而且对儿子帮着女婿一起下地干活儿还有些吃惊。

刘主簿是不知道的,对于亲家公不住儿子家还颇为介意,扫了刘可妍一眼,以为是婆媳不合,出言教训起女儿来:“你既已嫁作李家妇,就要孝够公婆。公婆不愿住在儿子家,你就要好好反省自己,是哪些地方惹得他们不喜!”

刘可妍觉得委屈,但也不敢出言顶撞,铁柱因为爹娘不住自己家的事,开始也不认同,但直到秋菊暗地里表示,等云轩考上进士,云家离开省城时,就会把南城别院的房契交给爹娘,铁柱觉得爹娘住在自己家也说得过去。

经过一番解释,刘主簿听说亲家原想住进庄子上,还是秋菊想了一个折中的法子,让爹娘住进离田庄不远的南城别院,将来就把这处房产送给爹娘。

铁柱又说了自己的四十亩良田以后会与姐姐田庄上的田地一起耕种,秋收的一部分出产换姐姐田庄的稻米与小麦粉。刘可妍也说了田庄帮她代养家畜的事。

刘夫人听得出女儿与女婿话里话外的意思,转而劝起了刘主簿:“妍儿在省城虽有一处铺子,每年能收些租金,但家里人口多,开销大,又不能怠慢外面的人际往来,如今妻妾都有了身孕,女婿又忙于明年的秋闱,若不是亲家二姑奶奶一直帮衬着,只怕支撑不到今日。”

刘可妍对刘夫人的话深以为然,一时直言道:“家里每月的开销就要几十两银子。还好二姑奶奶送了我夫君四十亩良田,又答应帮我们养些家畜,顶了不少银子,一年差不多有五百两银子的进项,我们平日再节俭些,就勉强够用了。”

刘主簿没想到女儿女婿在省城开销这样大,一时感慨道:“还是镇上逍遥。咱们府上,一年也用不上四百两银子。”

“可是在省城赚钱也多啊?我夫君考上了举人,将来在书院教书,一年也有五百两银子的进项,再加上地里的出产与我铺子的租金,那时候日子就好过多了。”

对于自家娘子的话,铁柱也比较认同,特别是听说姐姐卖烤羊一个半月,净赚了三百两银子的事,一时说漏了嘴,听得刘主簿与刘夫人直咂舌。

说了一会儿话,刘主簿带着女婿与儿子去书房了,刘夫人拉着女儿进了内室。

刘可妍让巧月拿下包袱,亲自打开,刘夫人瞧见里面是一件羊皮坎肩,细瞧针脚,知道出自华妈妈之手。

“这羊皮是亲家二姑奶奶送与你的?怎么不留着自己用?”

“这次送节礼,烤全羊与冻猪肉都是二姑奶奶给的,没花钱。听说田庄上还养了好些绵羊,比山羊的皮质好多了。我夫君说等明年秋天向二姑奶奶要几张,给我做一件羊皮斗篷。”刘可妍满面笑意,笑嘻嘻地说道。

知道二女儿嫁过去日子过得还行,刘夫人也就放下心来,一时又问起了女婿的妾室,刘可妍把去省城一年家里发生的事,挑重点说了一遍。

刘夫人听后唏嘘之余,把刘主簿因为大女儿刘沁儿的事与自己大吵,纳书院洒扫丫头碧桃为妾的事也与刘可妍说了。

刘可妍听说碧桃与自己一样,怀了快六个月的身孕,诧异之余提起了姐姐。她知道自从姐姐未婚先孕嫁入曹家的事被掀出来,刘夫人就疲于周旋。好不容易求得大伯家出面,用代嫁的方式摆平了此事,事情又出现了翻转。

姐姐被休再嫁,堂姐也没逃出这样的命运。虽然后来又都嫁出去了,但却嫁得不好。

对于刘沁儿的事,刘夫人不愿多说,甚至在家里都不准人提及,但侄女刘倩儿却避不过。一时问起她的情形,听说侄女有孕与秦大郎发疯被关起来的事,刘夫人一皱眉:“过年去你大伯家,估计你大伯娘听了又是一阵唠叨。”

“大伯家的节礼,我还没准备,不知该送些什么?也不知要不要亲自去?”刘可妍心里也有几分打杵。

刘夫人觉得女儿已经回来了,不过去拜会长辈,让人知道了不大好。午膳的时候,刘家留女儿女婿吃了一顿比较丰盛的便饭。

饭后送女儿女婿出府的时候,刘夫人把铁柱叫到一边,塞给他一个荷包。

“一会儿你们回家前先去妍儿她大伯家瞧一眼。你们回来了,不去不好。妍儿没准备,你就用荷包里的银子帮她选几样节礼,送到她大伯家去吧。”

铁柱知道因为刘沁儿的事,岳家与刘可妍的大伯家关系有些微妙。坐马车离开岳家后,带着刘可妍去街上肉铺买了半挂猪肉,又去米店买了一袋小麦粉,余下的钱又买了两匹布和几样点心,拉着节礼去了刘秀才家。

孟氏听说侄女侄女婿来了,热情招待。刘荣从省城回来后,就开始闭门读书。这一次听说铁柱与刘可妍登门,也放下书本,跟着老爹过来相见。

刘老秀才见到铁柱的第一话就是笑眯眯的开口请托:“荣儿托亲家的福,见到了省城书院的山长大人。回来后跟我说,云贡生与山长大人都看好他。刚好他妹子嫁到省城的秦家,我打算年后让他跟着你们一同回去,暂住他妹子家,准备明年的秋闱。还请亲家多多照应,等荣儿中了举,必当好好答谢。”

刘荣的媳妇荷花盯着陈三与张二宝把节礼送进厨房,才过来与客人见礼。看到刘可妍大起来的肚子,笑嘻嘻地凑过来问道:“瞧着有五六个月了吧?我家小姑子嫁到秦家也有好几月了,也不知道怀没怀上?”

“怀上了,有了一个多月的身孕。她还托我带来一封家书,让我忘到府里了,改日我派人送过来。”刘可妍小心翼翼地说道。

孟氏一听喜出望外,荷花更是冲刘荣嚷嚷起来:“你不让我跟着去省城,怕我打扰你的功课。如今妹子有了身孕,我这个做嫂子的去探望一下还不成吗?”

“去,都去。年后送荣儿去他妹子家,咱们也一起跟着去认认门。倩儿嫁过去这么久,我与亲家还未见过面呢!”

孟氏这下更高兴了,刘老秀才也跟着点头,铁柱与刘荣相视一笑。只有刘可妍心怀不安,陪着笑脸,掩饰着说不出口的尴尬。

巧媳当家

巧媳当家

作者:小玲珑类型:言情状态:已完结

从乡村野妇到宅门夫人山野之间到朝堂之内实现人生逆袭的背后又有多少辛酸?大宅门内的勾心斗角,看我如何见招拆招皇家弟子的阴谋诡计,看我如何化险为夷庭院深深,自古套路得人心。

小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