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 第3章 在线阅读
三
原来是他之前在桌子上放着的搪瓷杯,此刻仍然在不断的冒着热气。
散出的热气正好雾住了窗户。
他感觉自己要完蛋。
但就在这个时候,那个怪物似乎反而离开了,阿黎悬着的心渐渐放了下来。
“妈的,得赶紧跑,得去警察局,这玩意儿太吓人了。”
阿黎如此想着,等了十来分钟。
感觉到雨好像停了,便壮起几分熊胆,打开了保安亭。
看了看外面的环境,他便向着警察局的方向小跑。
就这样跑着跑着,阿黎却感觉雾气似乎越来越厚。
而前面似乎有什么阴影待在原地等待着他一样。
阿黎不禁站住了脚,他现在非常害怕,却又不敢动。
他听老人们说过,人在晚上遇到了脏东西是不能转头的。
所谓人有三把火,一旦吹灭了就会被鬼怪趁虚而入。
阿黎自己就亲眼见过有人在晚上送葬的路上被附身。
仅仅是被人从后面碰了一下胳膊,一扭头便被鬼给附了身。
阿黎至今记得那个人被附身之后,那哭起来像笑的渗人声音。
最后还是当地的阴阳先生赶了过来,唠嗑把鬼给唠走的。
事后听那个被附身的人说,她在被俯身的时候什么东西都可以感觉得到。
但就像是自己的身体成了关自己的牢一样,压着她喘不过气来。
此刻阿黎虽然没有被附身,但是他已经体会到了那种好像被鬼怪附身一样的感觉。
明明身体是自己的,但他现在却是连两条腿都抬不起来。
就这样二人好似一对深情的情侣对视一样的。
在刚刚下完的夜雨里伫立着不动。
但这份寂静很快就被其中一方给打破了。
阿黎看到白影居然摇晃的向他走,不,是向他跑了过来!
阿黎终于看清了是什么东西,竟然是一头毛都炸起来的白熊!
如此近的距离,他甚至看到熊的大嘴里有口水流下。
阿黎吓得跑都不敢跑,只敢待在原地闭着眼睛。
手里攥着一直拿着手边的保护符吗,反复念着那些老家辟邪的土咒语。
“白杆杆,灰杆杆,个高高涨福寿,白杆杆,灰杆杆,个高高涨福寿!”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一声刺耳又好似人声的嚎叫在耳边响起!
“嗷呜!”
他终于是挺不过去,直接两眼一黑晕了。
“等到那个保安再次醒来之后,他发现他之前一直在手里握着的保护符居然裂开了。
也就是在那之后,流行起了夜半白熊的诡异传说。
据说一到半夜尤其是夜里下完雨时,白熊就会出现在雾中。
白熊会把人吓晕,然后吸食别人的阳气为生。
现在这个区的人一到下雨天时就人人惊慌,不到七点就全熄了灯睡觉。
刚开始还有人不信邪,但听说隔壁区出现白熊把人给吓傻的消息后,这些人也不敢出来了。
警方则辟谣说并没有什么白熊吓人,只是精神病患者不小心半夜走失了。
发现的所谓熊毛只不过是普通的皮草上的毛发。
案件也因为实在没有头绪和线索,到现在都没有侦破。”
我听馆长讲到这里时总算是提起了一点兴趣。
毕竟这才终于有了点灵异事件的感觉。
我发现齐馆长说完之后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半天没有抬起头来。
我瞥了一眼齐馆长的办公桌。
桌子上似乎有一份辞职信。
看来是这份工作给他的压力太大了吧。
我拍了拍腿起身,向齐馆长道了别。
但我总感觉齐馆长看我的眼神似乎有些怪怪地。
就好像是传说中那种被人附身后的眼神一样。
坦白的说这次白熊标本丢失事件。
确实是我在我一直以来试图想遇到的灵异事件里,最接近灵异事件的一次。
之前遇到的很多灵异事件,最后都只不过是有人作怪。
或是说话的本人是精神病患者。
我怀疑齐馆长再干下去之后也会承受不住压力。
成为我见过的那些精神病患中的一个。
回到家里后,我便马不停蹄地开始查阅起了有关熊怪的一些传言故事。
其中有被熊娶回家的。
有狗熊成精半夜瞧瞧咬死猎户全家的。
也有类似于一只熊前前后后吃掉一个村子十几个人的犯罪记录。
但是我却并没有找到关于白熊皮传说的故事。
唯一一份找到的有关白熊的传说,还是清朝人写得志怪小说。
在那部小说里白熊是公熊罴成精,只是写着公熊罴行走腾挪时飞沙漫天,难以睁眼。
但是很明显跟博物馆的那只熊肯定不是一个品种。
我于是又开始从民俗方面入手。
很多民俗的仪式用现代科学解释的话,其实在古代都是为了躲避一些自然灾害而诞生的习俗。
我翻阅着自己收藏的书籍,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和熊与雾扯上关系的习俗。
这个习俗是记载着在西南一个大山里的民族,他们那里一到雾天出行就一定要带上铜锣。
据传是因为一到雾天就会有熊形状的黑怪在雾里行走。
一旦发现就要敲响铜锣来让黑怪遁走。
如果黑怪不走,就要走铜锣丢掉,之后铜锣就会被黑怪吃掉。
虽然总算是有了些苗头,但是另一个问题又来了。
这个传说似乎并没有帮到我们什么。
此刻调查到这里已经陷入了僵局。
我凝视着窗外黑暗的天空,不禁又回想起了老师每次调查完民俗后总会叹息一声。
那时的老师心里会想着什么呢?
是遗憾没有找到灵异事件?
还是在惋惜深山里的民俗可能马上就会消失。
我一直是无神论者,但有时候我也会希望有怪物能够突然出现。
好让这个冰冷无趣的世界能有些波澜。
看着外面雨,不禁让我想起了之前进行过过的一次关于雷雨的民俗考察,我记得那是在一座深山里。
我在山里听说这座山有着金甲保护神。一到雷雨天时就会出现在某个洞穴里。
传说不是雷雨带来金甲神,而是金甲神带来雷雨,因此当地的村民在每年的雨季前后,都会焚香祭拜金甲神。
四
x省,XX市XX村,平静波澜的小村庄里,今天来了几个不速之客。
“教授,这里就是这次要考察的对象了吗?”
烫着一头卷发,穿着齐膝短裙背着个山地包的女学生向王琛问道。
“是,这个山村的民俗很有代表性的。
对于你们研究的课题很有价值!”
王琛推了推鼻上的眼镜,他看了看四周四山环绕,而只有中间有一块拔高平底的地形,不由感慨:
“这地方要是在战乱时期,可以称的上是一块风水宝地啦。
可惜就是太潮了。”
王琛带着他的三个学生,来到这个小山村,准备完成他们关于自然现象和民俗形成的课题。
“可是教授,我们能保证一定碰上吗?
毕竟上一次这里发生金光现象是两年前了。”
另一个穿的比较像野外考察的男生发出了疑问。
“没事的,这儿的雨季也就半个月。
如果我们半个月内遇不到,直接去下一个民俗点就行了。
这类跟自然天象有关的民俗活动,虽然他遇到的少,但是他的价值也很高。
比其他那些普通节假日民俗有研究价值多了。”
说完王琛便带着学生们向着山头下走去。
一路上,可以看到山民们开垦的梯田,正是水稻生长的季节,但稻田里却没有人劳作。
走了半天,王琛一行人才遇到了一个在村口蹲着的村民。
只见村民穿的一身旧衣服,正抽着闷烟。
王琛见状从兜里掏出了一支专门和路人打交道的廉价烟。
递过去向村民打了个招呼:
“嘿,同志,你是这儿住的吗?为啥这时节地里一个人没有啊?”
村民抬头看了看王琛一行人,顺手接过了王琛给的烟夹到耳朵上。
“村里今天办香会,人都搁祠堂呢,你们这是干嘛的啊?”
村民接过烟王琛就知道可以有人问话了。
“同志,我们是来考察民俗的大学教授,这是我的名片。”
村民接过王琛递来的名片,名片上印着王琛的身份信息。
“xx文理大学……厉害嘞,还是个教授啊?”
村民接过名片又抬头细看了王琛一行人好几眼,才将名片递回给了王琛。
“教授啊,您来的可不算是好时候,这两天村里办香会,刚刚杀完牲口。
现在到处是血腥味儿,怕您受不了啊。我叫杨大眼,您不如先去我家歇歇脚吧!”
“那我就不客气了,小梁,小张,小黄别看了,走了。”
王琛打住了学生们的四处观望,便跟着杨大眼进了村。
一路上整个村里确实充斥着一股子怪味,很难说是什么味道。
跟着王琛的一个女学生已经拿出了口罩戴上,两个男生也是强忍着异味,只有王琛还像个没事人一样。
“杨老哥,你们村这是杀了多少牲口啊,我看别的地方最多也就是牛羊猪各杀一口。”
杨大眼听了王琛的话笑了,很自豪的说道:
“牛羊猪各杀一口算什么,我跟你讲我们这儿牛羊猪各杀三口!
而且每家每户都得杀一只鸡。
“哎呦呦,这开销可挺大啊。那杨哥你们村这香会是每年一办吗?”
最后一句话倒是把杨大眼给逗乐了,吐了一口烟说道:
“你们这些城里人真是不养不知道牲口精贵,这每年杀九个大牲口哪个村受得了啊!
我们村是每隔三年祭祀金甲爷爷的时候才会杀大牲口的。”
“那不和其他村每年只杀一口差不多,哎呦”
王琛后面的一个学生嘟囔着,结果被王琛转头就是一个脑瓜崩。
看见杨大眼似乎没有听到说的话,王琛不由的松了一口气,回过头狠狠瞪了那学生一眼。
好像在说你下次再多嘴就准备延毕吧。
就这样和杨大眼边唠边走的来到了杨大眼家里。
大眼的家里是个普普通通的村院,只见他一进门就吆喝:
“三狗儿,在不在呢!”
“哎!爹我在呢!”
“你又一天窝家里!快去喊你妈回来做饭!”
“呵呵,教授莫见怪啊。我们乡下人粗鲁惯了。来坐吧,你们走了一天肯定也走累了吧。”
王琛摆了摆手表示不介意,挥手示意三个学生自己找板凳坐下。
“杨哥,我听说你们这里的香会,好像和本县其他的村的香会不太一样?”
给大眼又递上了一支烟,大眼接过烟狠吸一口后又慢慢的吐出了雾。
“确实啊,我们这个地方啊可不像其他地方随便祭个怪东西,我们这里祭的叫金甲爷爷。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们这里的人其实啊都是李自成滴后人!
我们呢当年是大顺军的后代,为了躲避清军和明军就一路跑到了这地界。
当时我们的先人就决定在这里垦荒,结果到了快八月份还一滴雨都没落。
仙人们请了本地神婆和神棍进行做法结果都不灵。
于是我们的小队头一怒之下,杀了九头牲口,以皇帝之礼祭奠永昌皇上。
结果祭奠举行到一半,就狂风大作,雷声震震。
就在山间的悬壁上竟然映射出了一道好像人影一样的金光!
我们就都说那其实是永昌爷爷救我们。
因此从那以后我们一到雷雨季就会祭拜金甲爷爷。”
“是吗,那杨大哥你见过金甲爷爷没有?”
“金甲爷爷?我见过啊!差不多隔两三年就能见到一次,每次如果一见到金甲爷爷啊第二年肯定丰收!”
“轰隆~”
沉闷的闷雷声突然在大晴天作响,吓得杨大眼直接站了起来走出院子看向不远处山上一个垂直的悬壁。
“哎呀呀,这可真是说到就到啊!”
原本寂静的村落也似乎突然开始喧闹了起来。
这时王琛一行人也看到了不远处的山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居然卷了起来一层乌云。
乌云直接将山头卷过,王琛心里都不由的有些发怂。
他担心会不会雨太大引发泥石流之类。
而一旁的杨大眼似乎看出了王琛的担心笑道:
“教授别怕,俺们这里绿化搞得很好,这儿的山也从来没产生过山体滑坡。”
“这样啊,那我就放心了。
小王,你把相机掏出来吧!”
王琛示意学生们做好拍摄准备,等待着金甲爷爷的降临。
“咣咣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