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大發明》 第2章 在线阅读
02
王洪成,地地道道的哈尔滨人。
祖上三代没出过文化人,除了他爸,因为在粮库工作能接触到一点土地以外的知识,其他全部人都跟土地打一辈子的交道。
他爸也是个明白人,知道只能靠读书才能改变家中的现状。
王洪成就是改变的契机。
他爸用尽一切办法,把他塞进了学校。
只是,王洪成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除了调皮,就是捣蛋。
小学四年级,曾多次因逃学和考试不及格而被勒令退学。
还没有等他爸反应过来,他自己也受不了,直接跑路。
之后,在田里种菜,在村里养猪,平时敲敲打打做点木工养活自己。
一晃眼,少年“科学家”已经长大成人。
村里的生活已经不能满足他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他想出去走走。
只是小学没有毕业的状况阻挡了他的脚步。
别看王洪成读书读得少,他脑子活。
首先,他偷偷用猪肉从一个老师手中换了一张初中毕业证。
然后混进了运输公司,成为了一名公交车司机。
这个职业的指标限制,唤醒了王洪成儿时的远大梦想——成为一个科学家。
别看他成绩不咋样,梦想却比很多人都要远大。
我们都清楚,在90年代,民间科学想要成功,最快的捷径就是“永动机”。
这个名词在当时是风口,就如现在的人工智能。
王洪成也不例外,他和其他民间科学家一样,坚定认为“永动机”肯定存在。
除了工作上的需求之外,他认为,地球都是不断地转动,自然界都存在“永动”。
两次工业革命都没有研究出“永动机”,并不是技术不行,而是以前的科学家太傻了。
这种观念一直在他脑海中浮现,让他幻想到,如果有一天自己把“永动机”研究成功了,必定能轰动社会,扬名立万,为老王家争一口气。
说干就干是王洪成的一个优点。
他到处走访了一些“民间科学家”互相切磋交流之后,王洪成越发觉得“永动机”肯定有搞头。
由于没有物理基础,王洪成的研究并不顺利,还会将家里弄得一团糟,但他的妻子却依旧支持着他,坚定的认为丈夫一定会成功的。
俗话说得好,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
王洪成在经过多次失败之后,突然开窍了。
他拿自行车轮胎,安在他制作的“永动机”雏形上,用手带动轮子,只要停不下来就代表他的永动机成功了。
就这样倒腾了好几年的时间,除了他妻子,大家都觉得他的研究肯定凉凉。
就在这时,他却突然对外宣布,“永动机”,成了。
周围听到这个消息的邻居,无不高呼一声,牛掰。
这种跨时代的发明,只要注册专利,妥妥的亿万富翁就要诞生了。
心态好的对他竖起大拇指,个别见不得人好的家伙,甚至都远远竖起了中指。
看着大家羡慕妒忌恨的目光,王洪成心激动无比,他开始策划产品发布会。
由于当时的条件有限,王洪成只叫了村里的同房兄弟和几个比较要好的同村兄弟。
当着大家的面,开始表演他的研发成果——王洪成牌“永动机”。
他拉开红布,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装置。
只见王洪成拿着铁盒上面的小轮子,环视众人一圈后,手突然用力向下划,轮子转起来了。
大家屏住呼吸,死死地盯着。
1分钟……5分钟……10分钟……
挖槽,众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这东西真的不会停下来。
困扰人类的世纪难题“永动机”居然就这样诞生了!
围观众人齐刷刷的呆样,让王洪成发出一阵阵如老母鸡下蛋的笑声。
可是,一只手让笑声戛然而止,只留下“呃”的一声。
是一个不长眼的小年轻,用手把正在转动的小轮子按停了。
众人的眼光突然聚焦到小年轻身上,把他吓了一跳,手很自然地离开了小轮子。
下一刻,它居然又转了起来。
这“永动机”还自带启停功能,有点意思啊。
年轻人对于新鲜事物都会好奇,小年轻忍不住掀起“永动机”的铁盖,却发现了轴承上那个不得了的东西——电动马达和电池。
事实证明,王洪成的天赋并不在他从来没有学过的物理上。
“永动机”的发布会在小年轻的友情客串下,惨淡收场。
经过王洪成几年的不懈努力,“永动机”的项目,最终宣告失败。
不过,在物理上的失败,并没有打击到王洪成。
他不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永动机”不能成功制作,只是现阶段的科技累积不够。
而且,摆在他面前的还有另外一个研究方向。
解决汽油问题的途径除了发动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途径——汽油。
恰好,他一直都不认为石油是经由时间沉淀而产生的。
它应该是地下水在一定情况下进行的某种特殊变化,或者和某些特殊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之后所产生的。
这种奇怪的理论,他已经研究了很久。
而且,成功了。
他把这个利国利民的项目命名为,“水变油”技术。